【悟思想伟力 建时代新功】艺术党课用“上海声音”唱响“红色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24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到学生支部,加强学生支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大学生思想引领,牢固党员战斗堡垒,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023年5月9日下午,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晨园报告厅开展了第35期艺术党课——上海声音里的红色故事。党课由奉贤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王浛主持。

党课邀请了上海沪剧院的王祎雯、丁叶波、朱麟飞、葛聪聪等优秀沪剧演员,经典红色剧目《红灯记》选段和与演员的交流过程中,听见传播红色故事的“上海声音”。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赵菡,党委副书记王珊,副院长于炜、傅蓉蓉及辅导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参加了本次党课。党课特别邀请港澳台学生一同参加。

image.png

中共党员、优秀青年演员葛聪聪同志讲述了“上海声音”——“沪剧”作为地方戏种的发展历程。他讲到,沪剧从最初的花鼓戏,后来慢慢演变成为上海滩皇,到如今沪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难看出“沪剧”作为“上海声音”与红色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中国的红色历程哺育着沪剧从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成长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

image.png

在丁叶波、王祎雯和朱麟飞三位青年演员的讲述中,同学们了解了《红灯记》剧目诞生与发展的“红色故事”。在富有江南丝竹韵味的伴奏响起,优秀青年演员王祎雯唱起了《听奶奶叙红灯》唱段,用清亮婉转的唱腔唱出了为革命奋不顾身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唱腔柔和,其中风骨却掷地有声。

三位青年演员通过边讲边演的形式带来了《壮志凌云》《母子会》《父女会》三段最能够体现主角一家三代为革命不畏牺牲的民族大义的唱段。

在角色掷地有声的誓言和三个虽无血缘胜似亲人的亲情流露中,台下观众全神贯注、热泪盈眶。

敌人一次次想利用亲情诱迫主角李玉和就范,但红灯照耀的革命道路使得一家人的信念愈发坚定,沪剧正是用生活化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有板有眼的身段,讲这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image.png

image.png

在满场经久不衰的掌声中灯光亮起,演员再次走上台来与台下观众亲切互动。现场同学分别就沪剧传承面对的困难、演员表演和工作中的趣事,以及上海话的普及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在回答中可以看出,刚才在台上演绎着革命英雄光辉形象的三位青年演员自中学时代就肩负起沪剧传承的重任,至今在舞台上搭档表演《红灯记》已经有数百场之多。

image.pngimage.png


据介绍,《红灯记》现今的版本,是在老导演王育极其认真负责的指导下才展现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样貌,三位青年演员对于王育导演的感激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一代代沪剧传承人的坚持下沪剧才能够发扬光大、历久弥新。除了表演沪剧,在上海话在青年一代中渐渐被减少使用的当下,三位青年演员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为上海话的传承和发扬也在做着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在现场与上海本地同学的上海话交流中,三位演员甚至现场为大家讲解了沪剧表演中的咬字与日常白话咬字的不同,活动现场变成了充满欢声笑语又生动趣味的上海话教学课堂。

正是革命先辈们的前仆后继,正是一代代沪剧艺术家的执着与创新,让红色故事得以在新时代的中国仍然感人至深、后继有人。通过这一次艺术党课的学习,一方面受到了艺术的熏陶、看到了艺术工作者的守望与传承;更在重温革命历史的过程中坚定了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信念与决心。在新时代投身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中,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力求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据悉,“艺术党课”是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主办的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党员的党课,党课的主题与内容很贴合国家的创新战略,深受党员和同学们的喜爱。随着进入了信息爆发的时代,不论是产品还是只是的更迭速度都成几何倍增长,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的创新设计日益受到关注。而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成为国家先驱的创新战略。而要贴合这样的潮流趋势,应该了解如何将设计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作为设计学院的学生,更应了解要怎样依托丰厚文化资源,创意和设计内涵的丰富才能得以实现。艺术党课也在不断探寻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趋势,积极筹备开启更多线上线下的党组织活动,为人才强国战略做出“艺设贡献”。

今后,艺术党课还将继续邀请艺术家们担任讲师,通过他们讲述传承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坚守,突出时代特征,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用作品说话、让作品发声,创新党课形式,做让学生们喜爱的主题党课,增强党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高党课的感染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