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举办“智创未来”生成式设计青年论坛
发布时间:2024-12-23

12月22日,2024年 “智创未来”生成式设计青年论坛暨智能设计与传播专委会年度会议在世博文化公园意大利中心举行。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设计与传播专委会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特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杰成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支持。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企业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赵菡主持论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处长于希嘉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从2006年开始就开展文教结合工作,聚焦校园高层次紧缺艺术人才培养,设立高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通过教学、研究、交流等形式,推动文化艺术领域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连续多年获得了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的支持,开展了扎实的工作。同时在生成式设计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对设计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相信在未来,华东理工大学能够在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中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设计与传播专委会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林家骏就专委会2024年工作作了总结。2024年,智能设计与传播专委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发展生成式设计研究的过程中给予了从科研到实践的全方位助力,开展了多场论坛和交流活动、工作坊,并且指导了多项科研与学生实践。此外,专委会还助力了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分论坛的顺利召开,推进了学界和业界对人工智能与可持续设计关联性的研究。同时,艺术学院学生设计了生成式数字艺术品入选了全国美展,并作为重要作品亮相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艺术学院也以AIGC赋能时尚设计而获得了2024年上海首饰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技术成果应用奖。这一切都有说明华理设计在智能设计领域的探索在全面推进中。

会上,在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汪军与上海报业集团东方网创新研究执行院长、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监事长朱琪的见证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蓉蓉与上海报业集团东方网智慧社区中心主编、上海东方网点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群文联播网负责人白丹熔代表合作双方共同签订了华东理工大学——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研究生产学研实践基地合作协议。通过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不断加强联系合作,以期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促进智能设计与传播领域的深入合作。

在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5位青年教师们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享了他们在生成式设计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10位来自多所高校的设计学科、信息学科专家担任评议人,与青年教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了生成式设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分享了相关研究经验和见解。

郭琪老师以“自动驾驶中的人机互信”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席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张晴进行评议。两位专家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扩大实验研究对象的范围,增加多样化的被试,以提高准确性;二是从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等角度获取更多交互数据。

周洁老师以“数智时代南方摩崖造像艺术的整理与研究”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复旦大学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钱振兴、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进行评议。两位专家表示,研究者需要从广泛的资源中,将故事提炼出来,解剖故事中的具象细节,用细节表达出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

叶俊男老师以“AI赋能上海红色文化基因解码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徐江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雪芹进行评议。两位专家提到,虽然AI的应用为文创产品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依赖于高质量和大量数据的支持,对于AI生成的产品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体系。

陈乐老师以“哪些因素影响新产品开发团队对生成式AI的接受度?”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李文嘉、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彭鑫进行评议。两位专家表示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理论方法来更准确地解释用户行为,并选择多样化样本群体,探讨不同群体的差异。

杨超翔老师以“数智时代产品创新设计的范式探讨”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东华大学教授唐智、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煜进行评议。两位专家建议研究者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研究内容的凝练程度。探讨现有的设计范式是否可以形成一个行业或领域的大模型,以推动相关领域的持续创新。

站在岁末,面对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华理设计以对生成式设计的前沿探索,在红色文创,传统艺术研究,工业设计范式转型,设计管理和人机交互领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